蝉鸣渐起的夏日午后,林可坐在民宿的木质吧台前,指尖轻轻拂过预订台账上密密麻麻的记录。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桌面上,为摊开的日历镀上一层金边。
她的目光停留在日历上用红笔圈出的“亲子旅行”日期,这个筹备了数月的行程终于敲定。
书桌上铺满了地图、攻略和车票,还有儿子画的简笔画——歪歪扭扭的太阳下,一座插着小红旗的建筑旁,三个手拉手的小人儿笑得灿烂。
记忆突然被拉回到几周前。
那天傍晚,林可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回到家时发现儿子正趴在地板上,用彩色笔在纸上写写画画。
“妈妈,我们的旅行什么时候开始呀?”小家伙仰起头,亮晶晶的眼睛里满是期待。林可心头一暖,放下手中的文件,在儿子身边坐下。
“快了,我们要去很多好玩的地方呢!”她耐心地解释着,“第一站是北京,我们要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还要参观故宫博物院、八达岭长城、中国科学技术馆,还有奥林匹克公园!”
“哇!是不是就是电视里那个有很多宝贝的地方?长城是不是真的很长很长?”儿子兴奋地跳了起来。
“对呀,故宫里收藏着无数珍贵的文物,每一件都有自己的故事。长城更是我们中国的骄傲,像一条巨龙盘在山上。科技馆里还有好多神奇的科学实验可以体验!”林可说着,顺手拿起一旁的扭扭棒,“要不我们带着这些,在旅途中制作一些特别的纪念品?”
儿子眼睛一亮:“好呀!我要做一个大大的天安门,还要做一条扭扭棒长城!”
出发前夜,儿子格外兴奋。他坚持要自己整理行李箱,把衣服、玩具和扭扭棒一股脑地往里塞。
林可看着他认真的模样,忍不住笑了:“宝贝,让妈妈帮你整理好不好?我们要把东西摆放整齐。”
“我自己来!”小家伙倔强地摇头,“我要把最爱的恐龙睡衣带上,还有日记本!”说着,他从枕头底下掏出一个崭新的笔记本,封面上歪歪扭扭画着一家三口手拉手,旁边用拼音和汉字写着“我的旅行日记”。
林可蹲下身子,帮儿子把小恐龙睡衣叠整齐放进箱内,轻声说:“等旅行结束,这本日记一定会记满有趣的故事。”
凌晨三点,闹钟准时响起。
林可轻手轻脚地走进儿子房间,发现小家伙己经醒了,正坐在床上睁着大眼睛等她。“妈妈,我都准备好了!”他小声说,生怕吵醒了邻居。
一路上,儿子像只欢快的小鸟,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在火车上,他真的拿出扭扭棒,开始制作小挂件。林可看着他专注的样子,不禁想起自己开始工作的艰辛。那时的她为了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
如今,终于能抽出时间和儿子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份简单的幸福让她倍感珍惜。
首站北京。
清晨五点,天安门广场己经聚集了不少人。
林可抱着儿子踮脚张望,周围是来自五湖西海的游客,大家都怀着同样的期待。
当五星红旗迎着朝阳缓缓升起,广场上响起庄严的国歌。儿子突然挺首小身板,奶声奶气地跟着唱了起来。
林可眼眶发热,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她想起自己刚工作时,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的场景,那时的激动与此刻看着儿子认真唱国歌的感动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共鸣。
原来,爱国情怀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在下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随后,母子俩来到故宫博物院。红墙黄瓦,雕梁画栋,古老的建筑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儿子举着放大镜,像个小侦探似的仔细观察琉璃瓦上的脊兽。“妈妈,这个小怪兽叫什么名字?”他指着垂脊上的小兽问道。
“这是垂脊兽,每一只都有自己的名字和寓意。”林可耐心解释道,“它们不仅是装饰,还有防止雨水渗漏的作用。”
没想到,儿子当场就用扭扭棒复刻出了迷你版的垂脊兽。
他专注地弯折、缠绕,不一会儿,几只形态各异的小兽就诞生了。
这个新奇的创作引得周围游客纷纷驻足赞叹,有人甚至拿出手机拍照。
“小朋友,你真厉害!”一位阿姨忍不住夸奖道。
儿子害羞地笑了笑,把作品小心翼翼地放进背包:“我要带回家,给爸爸看!”
离开故宫后,林可带着儿子乘坐专门的旅游巴士前往八达岭长城。
一路上,儿子趴在车窗边,好奇地张望着沿途的风景。当雄伟的长城终于出现在眼前时,他忍不住惊呼:“哇!长城真的好像一条巨龙!”
他们选择徒步攀登长城。林可紧紧牵着儿子的小手,一步一步向上走。
每到一个烽火台,儿子都要停下来休息,一边喘着气一边说:“妈妈,古人好厉害,怎么能在这么高的山上建起这么长的城墙?”林可笑着回答:“因为他们有智慧和毅力呀!这就是为什么长城能成为世界奇迹。”
在攀登过程中,儿子还结识了几个同样来游玩的小朋友。
他们互相鼓励,比赛谁先到达下一个烽火台。到达高处后,儿子兴奋地拿出扭扭棒,和小伙伴们一起合作,制作了一条“微型长城”。
看着孩子们认真创作的模样,一旁的家长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第二天,母子俩来到了中国科学技术馆。
一进入场馆,儿子就被各种神奇的科学装置吸引住了。在“探索与发现”展厅,他好奇地观察着模拟的天体运行,还亲手操作仪器,感受着科学的魅力。
在“科技与生活”展区,儿子体验了模拟驾驶、3D打印等项目,兴奋得合不拢嘴。
最让儿子着迷的是“挑战与未来”展厅。
这里展示了许多前沿科技,如机器人表演、虚拟现实体验等。当看到机器人灵活地做出各种动作时,儿子惊叹道:“妈妈,机器人好聪明!我长大了也要发明更厉害的机器人!”林可笑着鼓励他:“只要你好好学习,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离开科技馆时,儿子意犹未尽。他在日记本上写道:“今天我看到了好多神奇的东西,原来科学这么有趣!我要好好学习,以后也要当科学家!”
傍晚时分,林可带着儿子来到了奥林匹克公园。
远远望去,鸟巢和水立方在夕阳的映照下格外壮观。
儿子兴奋地奔跑在广场上,感受着奥运场馆的宏伟。
他们走进鸟巢内部,坐在观众席上,想象着当年奥运会的盛况。儿子还拿出扭扭棒,制作了一个小小的“鸟巢”模型,纪念这个特别的时刻。
夜幕降临,北京的街头灯火辉煌。林可带着儿子漫步在王府井大街,感受着这座城市的繁华与活力。
儿子手里拿着刚买的糖葫芦,一边吃一边说:“妈妈,今天好开心!我学到了好多知识,还认识了新朋友。”
林可笑着摸摸他的头:“这只是我们旅程的开始,后面还有更多精彩的地方等着我们呢!”
回到酒店,儿子迫不及待地翻开日记本,开始记录这一天的见闻。
他用稚嫩的笔迹写道:“今天我爬了长城,好高好长!还去了科技馆,看到了会跳舞的机器人。鸟巢好大好漂亮,我做了一个小鸟巢。我爱北京,我爱中国!”
看着儿子认真记录的样子,林可心中充满欣慰。
这次旅行,不仅是一次简单的亲子活动,更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她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儿子从小就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培养他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窗外,北京的夜景依旧璀璨。
林可轻轻为儿子盖好被子,看着他熟睡的脸庞,嘴角露出温柔的笑意。
她知道,这段旅程将成为母子俩最珍贵的回忆,而那些在旅途中播下的爱国种子,终将在孩子心中长成参天大树。
回到家后林可突然觉得上班很没有意思,现在的她想要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儿子的成长,反正钱对她来说己经足够了。
西安之行恰逢端午,她特意将行程安排在传统节日期间,就是想让孩子沉浸式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抵达西安的第一站,便是充满烟火气的回民街。
街道两旁,老字号店铺鳞次栉比,烤羊肉的香气裹挟着摊主的吆喝声扑面而来。
儿子被一家卖晶糕的摊位吸引,看着老师傅将糯米、红枣和豆沙层层铺叠,再用小木模压出精致的花纹,他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妈妈,这个像云朵一样的糕点好漂亮!”
林可笑着买了两块,绵软香甜的镜糕入口即化,红枣的甜香与糯米的软糯完美融合。
“这是西安的传统小吃,”她一边擦去儿子嘴角的碎屑,一边说道,“就像我们家乡的桂花糕,每一种美食都藏着一座城市的记忆。”
品尝完美食,母子俩来到了钟鼓楼广场。
巍峨的钟楼在夕阳的映照下金光闪耀,飞檐斗拱间悬挂的风铃随风轻响。
儿子仰头望着这座古老的建筑,眼睛里满是惊叹:“妈妈,这楼比我们民宿的马头墙还要高!”
林可蹲下身子,指着楼顶的鎏金宝顶解释道:“这座钟楼己经有六百多年历史了,以前的人们用它来报时,就像现在的钟表一样。”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钟鼓楼被璀璨的灯光照亮,与不远处的开元商城现代霓虹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古今交融的绝美画卷。
儿子兴奋地拿出扭扭棒,在广场的长椅上制作起迷你钟楼模型,引得不少游客驻足观看。一位外国友人好奇地凑过来,竖起大拇指用不太标准的中文夸赞:“Very creative!”
第二天一早,林可带着儿子来到了心心念念的陕西历史博物馆。
馆内文物琳琅满目,从远古时期的彩陶,到汉唐盛世的金银器皿,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千年的沧桑变迁。
在唐代三彩馆,儿子被色彩斑斓的唐三彩骆驼俑深深吸引:“妈妈,这些骆驼的表情好像真的一样!它们背上驮的是什么?”
“是丝绸和瓷器,”林可指着展柜里的微型模型说道,“在丝绸之路时期,这些珍贵的货物就是通过骆驼队运往世界各地,让全世界都知道了我们中国的辉煌文明。”
参观完博物馆,母子俩来到了位于大雁塔附近的非遗文化体验馆。
恰逢端午,馆内正举办传统香囊制作活动。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艺人坐在八仙桌前,手中彩线翻飞,转眼间就编出一个精美的粽子形状香囊。
林可和儿子在老师傅的指导下,开始尝试自己制作。
儿子却突发奇想,他将扭扭棒弯成祥云形状,小心翼翼地嵌入香囊。“这个送给妈妈!”他踮起脚尖,将香囊系在林可的背包上,流苏随着步伐轻轻晃动。林可低头看着儿子认真的小脸,心中满是感动。
从体验馆出来,夕阳西下。
母子俩来到了闻名遐迩的西安古城墙。
登上城墙,极目远眺,整座城市尽收眼底。古老的城楼与现代的高楼大厦相互映衬,历史与现实在此刻完美交融。
儿子摸着斑驳的墙砖,眼中满是好奇:“妈妈,以前的小朋友也会在这里看月亮吗?”
林可揽住儿子,指着漫天星辰轻声道:“他们看到的,或许是同一片月光。这座城墙己经守护了西安一千多年,见证了无数人的悲欢离合,也见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
夜幕渐深,城墙上亮起了点点灯火。母子俩租了一辆双人自行车,沿着城墙缓缓骑行。晚风拂面,带来阵阵槐花的清香。儿子兴奋地哼起了儿歌,清脆的童声在古城上空回荡。
骑行结束后,林可带着儿子来到了永兴坊。
这里汇集了陕西各地的特色美食,红亮的岐山臊子面、金黄酥脆的油泼辣子饼、酸辣爽口的凉皮……儿子看得眼花缭乱,每样都想尝一口。
林可点了一碗羊肉泡馍,看着儿子笨拙地掰着馍块,不禁想起小时候和父亲一起吃泡馍的情景。
“掰馍要耐心,”她手把手教着儿子,“就像做事一样,急不得。”当热气腾腾的泡馍端上桌,鲜嫩的羊肉、筋道的馍块,再配上香菜和辣酱,滋味醇厚,令人回味无穷。
离开永兴坊时,儿子捧着肚子打着饱嗝:“妈妈,西安的美食比我们家乡的还多!”林可笑着刮了刮他的鼻子:“这只是一小部分,陕西还有很多美食等你去发现呢!”
回到酒店,儿子迫不及待地翻开日记本,用歪歪扭扭的字迹写道:“今天做了香香的香囊送给妈妈,还骑了自行车在城墙上看月亮。西安的美食好好吃,我还想再来!”
林可看着儿子认真的模样,心中感慨万千。
这次西安之行,不仅让孩子领略了古城的历史文化,更让他在亲手制作香囊、品尝传统美食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窗外,西安的夜依旧璀璨。
林可轻轻为儿子盖好被子,看着他熟睡的脸庞,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
她知道,这次旅程播下的文化种子,终将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他一生的精神财富。
而那些在长安城里留下的美好回忆,也将如同古城墙上的月光,永远闪耀在母子俩的心头。
(http://wxgxsw.com/book/jicjhg-1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