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古韵悠长的西安,林可和儿子带着满满的回忆踏上了开往云南的列车。
车窗外,景色从黄土高原的雄浑渐渐变成了云贵高原的灵秀,山峦叠翠,云雾缭绕,仿佛进入了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
儿子趴在窗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嘴里不时发出惊叹:“妈妈,这里的山好像绿色的波浪!”
抵达昆明后,母子俩第一站便来到了滇池。
夏日的滇池波光粼粼,成千上万只红嘴鸥在水面上盘旋飞舞,场面蔚为壮观。
儿子兴奋地掏出提前准备好的面包,学着其他游客的样子向空中抛去,引得鸥群争相啄食。
洁白的鸥鸟掠过他的头顶,翅膀带起的微风拂过脸颊,他笑得前仰后合:“妈妈,它们是不是把我当成好朋友啦?”
林可笑着点头,趁机给他讲起候鸟迁徙的故事,告诉他这些红嘴鸥每年都会不远万里来到滇池过冬,就像人们对家乡的眷恋与思念。
在昆明短暂停留后,母子俩乘坐火车前往大理。
一下车,清新的风裹挟着洱海的气息扑面而来。
沿着环海公路骑行,远处的苍山巍峨耸立,山顶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近处的洱海碧波荡漾,水天相接。
儿子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大声唱着刚学的民谣,歌声与车轮碾过路面的沙沙声、洱海的浪涛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独特的乐章。
林可深深沉醉在大理的风花雪月里。
这里的一切都让她感到无比惬意——清晨推开窗,就能看见苍山的晨雾如轻纱般缓缓流动;傍晚漫步在洱海边,夕阳把天空染成绚丽的橘红色,归巢的水鸟掠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
街边古朴的小店飘出烤乳扇的甜香,白族老人坐在屋檐下,用苍山下的泉水煮着三道茶,热情地招呼路人品尝。
在喜洲古镇,他们住进了一家白族风格的民宿。
青瓦白墙的院落里,种满了三角梅和多肉植物,阳光透过雕花的木窗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民宿主人热情地向他们介绍白族的扎染工艺,林可立刻决定带儿子体验一番。
在扎染工坊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手把手教他们制作扎染布。
儿子选了一块白布,用橡皮筋和夹板将布料扎成各种形状,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入染缸。当白布经过浸染、晾晒,呈现出独一无二的蓝色花纹时,他兴奋地跳了起来:“妈妈,我做的布比彩虹还好看!”
“我儿子真棒!”林可夸赞道。
这天清晨,洱海泛着碎银般的波光,林可牵着儿子的手漫步在双廊古镇的青石板路上。
远处,苍山十九峰被云雾缠绕,宛如一幅水墨长卷在天际徐徐展开。
连日来走访村落的疲惫在海风中渐渐消散,儿子突然拽了拽她的衣角:"妈妈,你闻!有花的香味!"
循着清甜的香气拐进一条幽径,爬满三角梅的矮墙后,半掩的雕花木门里探出几枝缅桂花。
林可轻轻推开吱呀作响的门扉,满园繁花顿时撞入眼帘——粉白的茶花缀满枝头,金黄的缅桂花星星点点,蜜蜂在花间忙碌穿梭。
庭院中央的石桌上,还残留着半盏未饮尽的三道茶,袅袅热气与花香缠绕在一起。
"有人吗?"林可试探着唤了一声。
应声从回廊转出的白族阿婆笑容和蔼,得知她们是游客,热情地端来新煮的烤茶:"姑娘,尝尝我们苍山雪水沏的茶。"
儿子早己被庭院角落的秋千吸引,踩着青石板跑过去,惊起两只在桂花树下打盹的白族瓦猫。
茶香氤氲中,阿婆聊起这座宅子的故事。这原是她儿子早年在洱海边建的度假屋,融合了白族"三坊一照壁"的传统格局与现代设计。
二楼的观景露台正对洱海,每到清晨,第一缕阳光会准时爬上雕花窗棂;黄昏时分,晚霞能将整个庭院染成琥珀色。
"可惜孩子们都去了省城,"阿婆望着波光粼粼的湖面轻叹,"这屋子倒成了寂寞的风景。"
林可的手指不自觉着茶碗上的扎染花纹,心底那个念头愈发清晰。
她起身跟着阿婆参观屋内,实木楼梯在脚下发出沉稳的声响。
二楼主卧的落地窗完全将洱海纳入视野,波浪轻拍湖岸的声音仿佛触手可及。
转角书房的博古架上,还摆放着几卷白族刺绣图稿,与墙上悬挂的抽象艺术画形成奇妙呼应。
"妈妈快看!"儿子的惊呼声从露台传来。林可快步走出,只见小家伙趴在雕花栏杆上,夕阳将他的轮廓镀成金色。
远处,归航的渔船正拖着长长的光影,海鸥掠过水面激起细碎的涟漪。"这里好像童话里的城堡!"儿子转身时眼睛亮晶晶的,"我们可以在这里住一辈子吗?"
阿婆笑着递来一块玫瑰乳扇:"小娃娃真会说话。这房子确实在找新主人呢。"
林可望着儿子发梢跳动的光斑,又看向被晚霞染红的洱海,指尖传来茶碗的余温。
她想起这些天走访过的村落——喜洲的扎染坊里,老匠人用板蓝根染出的蓝白花纹;周城村的白族民居中,阿嬷手把手教儿子制作甲马纸......这座城市早己将温柔的触角,悄悄伸进了她的心里。
当晚回到民宿,林可在手机上反复查看房源信息。
沈翊的视频通话适时弹了出来,屏幕里丈夫正加班整理文件,但还是立刻放下手头工作:"今天又去了哪里?"
儿子抢过手机,兴奋地描述着那座"魔法城堡",林可将白天拍的照片一张张翻给他看。"买下来吧。"沈翊突然说,"你看你们俩的眼神,就知道己经爱上那里了。"
接下来的日子,林可像是被注入了新的活力。
她跟着房产中介穿梭在洱海周边,却总不自觉地回到那座带庭院的别墅。
第三次拜访时,阿婆正在教儿子用桂花制作香包,见她进门,笑着将一串钥匙推过来:"缘分这东西,强求不来。
这屋子啊,就等着懂得欣赏它的人。"
签约那天,洱海上空飘着罕见的七彩云。
儿子举着扭扭棒做的小房子模型,蹦蹦跳跳地跟在律师身后。
当林可在文件上签下名字,阳光正好穿过雕花窗棂,在"房屋所有人"几个字上投下摇曳的光斑。
阿婆特意送来自家腌制的雕梅,用扎染布仔细包着:"以后这里就是你们的家了。"
离开大理的清晨,儿子抱着装有钥匙的锦盒不肯上车。
他站在庭院门口,望着洱海上升起的薄雾:"妈妈,我们真的会回来吗?"
林可蹲下身子,将一片飘落的缅桂花别在他胸前:"当然。以后每个春天,我们都会来这里看山茶绽放;每个夏夜,我们要在露台上数星星;等到秋天......"
她的声音被儿子的欢呼淹没,小家伙己经想象着在铺满桂花的庭院里,用扭扭棒拼出整个洱海的模样。
车子缓缓驶离时,林可回头望去,那座承载着新希望的房子渐渐缩成洱海边的一个小点。
但她知道,这份与洱海的约定,早己在儿子心中种下了期待的种子。
而往后的岁岁年年,这座面朝大海的小别墅,会成为他们停泊心灵的港湾,见证更多成长与幸福的故事。
之后他们来到丽江。
清晨的丽江古城还笼罩在薄雾之中,青石板路上行人稀少,只有潺潺的流水声在街巷中回荡。
他们沿着溪流漫步,欣赏着古色古香的纳西族建筑,屋顶的飞檐上挂着风铃,微风拂过,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
在一家手鼓店里,店主热情地教儿子打手鼓,简单的节奏在他稚嫩的手中变得活泼灵动。
他学得有模有样,还即兴创作了一段旋律,惹得店里的客人纷纷鼓掌。
玉龙雪山脚下,林可带着儿子参加了一场特别的活动——制作东巴纸。
东巴纸是纳西族特有的一种古老造纸工艺,用当地特有的植物纤维制成,质地坚韧,千年不腐。
在东巴文化传承人家里,儿子好奇地看着老师傅将树皮蒸煮、舂捣、打浆,然后亲手将纸浆舀进模具,经过晾晒,一张散发着淡淡草药香的东巴纸就诞生了。
他在纸上用彩色扭扭棒拼贴出玉龙雪山的图案,还郑重其事地写上自己的名字:“我要把这个送给老师,让她也看看云南的神奇!”
最后一站,他们来到了西双版纳。
热带雨林里,满眼都是郁郁葱葱的绿色,高大的望天树首插云霄,粗壮的榕树垂下长长的气根,宛如巨大的天然帘幕。
儿子戴着小探险家的帽子,拿着放大镜,在林间寻找各种奇特的植物和昆虫。
在傣族村寨,他们恰逢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林可和儿子拿着小水盆,加入到欢乐的人群中,互相泼水祝福。
清凉的水花在阳光下闪烁,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村寨。
夜晚,他们住进了一家竹楼民宿。
月光透过竹篾的缝隙洒进房间,西周虫鸣阵阵。
儿子趴在窗前,望着天上的星星,突然问道:“妈妈,云南的星星是不是比我们家乡的更亮?”
林可将他搂在怀里,轻声说:“因为这里的天空离我们更近,就像云南的人们,他们的热情和善良,也让我们的心靠得更近。”
在西双版纳的最后一天,林可带着儿子来到了当地的夜市。
五彩斑斓的灯光下,摆满了各种特色手工艺品:精美的傣族银饰、色彩艳丽的孔雀羽毛画、造型独特的象脚鼓……儿子被一个用藤条编织的小背篓吸引,缠着摊主教他编织。
虽然他的小手还有些笨拙,但在摊主的耐心指导下,终于完成了一个迷你背篓。
他将自己在云南收集的小石子、树叶和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小心翼翼地放进去,仿佛珍藏着整个旅程的美好。
返程的飞机上,儿子抱着装满回忆的小背篓,靠在林可肩上沉沉睡去。
窗外,云南的彩云渐渐远去,但那些在旅途中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品尝过的特色美食、遇见的热情人们,都将成为他成长路上最珍贵的财富。
林可望着儿子熟睡的脸庞,心中充满感恩。
这场从西安到云南的旅程,不仅是一次探索自然与文化的奇妙之旅,更是一场亲子之间心灵的深度对话,让爱与传承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流淌。
而大理那栋面朝洱海的小别墅,正静静等待着他们下一次的归来,续写新的美好故事。
夕阳的余晖透过车窗洒在林可和儿子身上,漫长的归程即将结束。
儿子紧紧抱着装满纪念品的小背篓,里面有他在各地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每一件都承载着难忘的回忆。
一路上,他不停地向林可询问下次旅行的计划,眼神中满是期待。
推开家门,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
丈夫沈翊早己准备好丰盛的晚餐,餐桌上摆满了儿子最爱吃的糖醋排骨和清炒时蔬。
“欢迎两位旅行家回家!”沈翊笑着张开双臂,儿子像一只欢快的小鹿,飞奔过去扑进爸爸怀里。
“爸爸,我这次去了好多好多地方!”儿子拉着爸爸的手,迫不及待地分享着旅途见闻,“我们在西安看了兵马俑,那些陶俑就像真的士兵一样!还在大理买了一栋小别墅,以后每年都能去住!”他一边说,一边从背篓里拿出一件件纪念品,“这个是我做的香囊,送给妈妈的;这个是用扭扭棒做的长城,是不是很厉害?”
沈翊认真地听着,不时发出惊叹,眼中满是骄傲。
他拿起儿子制作的迷你长城模型,仔细端详着每一处细节:“宝贝,你太了不起了!这些作品比爸爸小时候的玩具酷多了!”
看着父子俩亲密互动的场景,林可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旅途的疲惫瞬间烟消云散。
晚餐时,儿子依然滔滔不绝,讲述着在云南的奇遇:“我们在西双版纳参加了泼水节,全身都湿透了,但是特别开心!还在丽江学打手鼓,我现在都会打简单的节奏了!”他说着,拿起筷子在碗上敲了起来,虽然节奏有些凌乱,但充满了童趣。
沈翊夹了一块排骨放进儿子碗里,温柔地说:“听起来真是太棒了!可惜爸爸这次没能一起去。不过以后就不一样了,我现在有10天公休,下次旅行一定能陪你们一起!”
“真的吗?那我们下次去海边吧!”儿子兴奋地跳了起来,“我想去看蓝色的大海,捡贝壳,还要在沙滩上堆城堡!”
林可看着父子俩憧憬的模样,心中也充满期待。
她轻轻抿了一口汤,说道:“好,下次我们就去海边!不过宝贝,你后年就要读小学了,以后可能只有寒暑假才能出去玩,所以这段时间我们得好好规划一下,把想去的地方都列个清单。”
“我也要写!”儿子急忙跑到房间,拿来日记本和彩色笔,“我要把所有想去的地方都画下来!我还要去看大海里的鲸鱼,去爬珠穆朗玛峰,去内蒙古骑马!”他一边说,一边在纸上涂涂画画,虽然画得歪歪扭扭,但每一笔都饱含着对未来的向往。
沈翊走到林可身边,轻轻搂住她的肩膀:“辛苦你了,一个人带孩子跑这么远。不过看到他这么开心,一切都值得了。”
林可靠在丈夫肩上,微笑着说:“其实我也很享受这个过程。通过这次旅行,我发现儿子长大了不少,变得更独立、更有好奇心。而且,走过这么多地方,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以后,我们一家人要一起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让儿子看看这个世界有多精彩。”
夜深了,儿子带着满足的笑容进入梦乡。
林可和沈翊坐在客厅,看着儿子画的旅行计划图,上面歪歪扭扭地画着大海、高山和城堡。
窗外,月光如水,洒在这座温馨的小屋里。
林可在心里默默下定决心,无论多忙,都要兑现对儿子的承诺,带他去看遍祖国的壮美山河,让他在旅途中感受爱与成长,在心中种下一颗热爱祖国的种子。
而这些即将启程的新旅程,也将成为一家人最珍贵的共同回忆,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http://wxgxsw.com/book/jicjhg-1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