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破格擢用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3章 破格擢用

 

老槐树庄和张家洼那两口救命的甜水井,如同投入滚油锅里的两滴水,在晋城县公署里炸开了锅。

眼看着舆图上代表灾情的赤色标记越来越多,乡绅耆老的请愿书雪片般飞来,焦头烂额的县知事(县长)李伯仁再也坐不住了,紧急召集县署各科科长及几位有分量的区长开会。

县公署议事厅内,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李伯仁端坐上首,眉头紧锁,手指烦躁地敲着铺在桌上的旱情舆图。

“诸位!”李伯仁声音沉郁,“旱情如火!再这么下去,秋粮绝收,流民四起,后果不堪设想!今日召集大家,就是要想个切实的法子出来!都议议!”

建设科科长是个戴金丝眼镜的中年人,第一个发言,语气带着推诿:“知事大人,非是我等不尽力。打井、开渠,哪样不要钱?县库空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再者,这寻水脉,更是技术活,非有经验的老把式不可,可如今…”

他话没说完,就被一个激动的声音打断了:“经验?技术?我看都不如苏家三爷那双眼睛!”说话的是城厢区区长王有财。

他挺着肚子,声音洪亮,脸上带着一种与有荣焉的光彩,“知事大人,诸位同僚!不是我王有财吹嘘,老槐树庄和张家洼那两口井,大家想必都听说了!那真是绝处逢生!苏承勇苏队长,那真是神了!别人看着是绝地,他偏偏就能点出甘泉!这不是运气,这绝对是本事!”

他这番话,立刻引起了下面一阵嗡嗡的议论声。

“王区长说得在理啊!苏三爷这本事,神乎其技!”

“是啊,要是能请动苏三爷,为全县多找出几处水源,这旱情就有救了!”

“可苏家那边…”有人迟疑道,“听说苏老爷子对此事态度,颇为淡然?苏三爷自己也一直说是运气好。怕是不好请吧?”

“哼!”一位留着山羊胡、穿着长衫马褂的老者(县里负责文教的学究)冷哼一声,带着点酸意和不屑,“寻龙点穴,本是堪舆之术,玄之又玄。苏家世代书香,怎会沾惹此等江湖术士的勾当?我看苏家避而不谈,也是怕沾上‘风水先生’的名声,有辱门楣。再者,这等‘秘术’,岂是轻易示人的?请?拿什么去请?空口白牙吗?”

这话戳中了不少人的心思。

是啊,苏家如今声名鹊起,那苏老爷子是前清举人,最重门风。

请人家出来“看风水找水”,名不正言不顺,人家凭什么答应?

万一请了没找到,苏家脸上无光,县里更下不来台。

王有财早料到会有此说,他嘿嘿一笑,胖脸上露出精明的神色,站起身对着李伯仁拱了拱手:“知事大人,诸位!苏老爷子清高,苏三爷低调,这是人家涵养!但咱们县里,不能让人家白出力、白担这名头啊!这么大的功劳,解民倒悬,岂能没有表示?否则,岂不让有功之士寒心?也让百姓说咱们县署不公!”

他顿了顿,环视一周,抛出了酝酿好的提议:“依我看,苏家老大苏伯钧,为人沉稳干练,在地方上素有贤名,如今在乡下做区长,实在是屈才了!县署劝业所(主管农工商)正缺一位得力干将,分管农业水利,非苏伯钧莫属!给他个县佐(相当于副县长)的职衔,专司农桑水利,名正言顺!这样,他苏家为全县寻水抗旱,就成了分内之事,苏老爷子那里也好交代!”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劝业所分管农业水利的县佐!

这可是实权位置!

虽然品级不算顶高,但管着全县的农事、水利、垦荒,在眼下这旱灾年景,权力和影响力非同小可!

王有财这手笔,不可谓不大!

还没等众人消化完,王有财又接着道:“还有苏家老三苏承勇!警局东区分队长,屡破要案,维持地方治安有功!如今又立下寻水解困的大功!这样的人才,放在一个分队长位置上,岂不是浪费?我提议,擢升苏承勇为县警察局副局长!专司地方治安及紧要事务!如此,县里再请他这位副局长,协调人力物力去各地勘探水源,甚至组织民夫打井修渠,都顺理成章!他苏家一门双杰,为国为民出力,名实相副,谁还能说闲话?”

王有财的算盘打得噼啪响。

把苏伯钧提上来管农业水利,苏承勇提成警局副局长,苏家势力立刻在县里拔高一大截。

这既是给苏家天大的面子,也是把苏家牢牢绑在县署抗旱的大车上!

你们苏家不是说是运气、不愿意沾“风水”名头吗?

行,我给你官做!名正言顺的官身!让你们想推脱都找不到借口!

而且这位置提得巧妙,苏伯钧管农业水利,苏承勇有调动警力的便利,正好为找水服务!

简直是量身定做!

议事厅里安静了片刻,随即爆发出更大的议论声。

“高!王区长这招高明啊!”

“一举两得!既酬了功,又解了县里的燃眉之急!”

“是啊,给了苏家台阶,也给了他们责任!这下苏家怕是推辞不得了!”

“苏家一门双杰…这声势…”

李伯仁敲击桌面的手指停了下来,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王有财这个提议,简直是瞌睡送来了枕头!

既解决了请苏家出手的“名分”问题,又显得县署酬功至公,还能把苏家这两个能人绑在县署战车上!

至于那两个职位?

眼下旱情如火,只要能找到水,什么都值得!

“好!”李伯仁猛地一拍桌子,一锤定音,“王区长此言,老成谋国!甚合吾意!苏伯钧勤勉务实,苏承勇忠勇干练,皆是我晋城栋梁!值此危难之际,正当破格擢用,委以重任!此事,本县即刻行文上报,并着人晓谕苏家!望苏家两位贤才,以黎民为念,万勿推辞!”

他目光炯炯,扫视全场:“诸位,抗旱如救火!待苏家两位贤才履新,全县上下,务必全力配合!此乃,民心所向!”

会议在一片“谨遵钧命”、“知事大人英明”的附和声中结束。

王有财脸上带着志得意满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苏家兄弟感激涕零、全县水源滚滚而来的景象。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飞快地传到了苏府。

这一次,苏府的书房里,再难保持那份超然的宁静了。

“县佐?警察局副局长?”苏伯钧拿着刚刚由县署小吏送来的、措辞极为客气又隐含不容推辞意味的公函副本,脸上表情异常复杂。

这官帽,烫手啊!

苏承勇更是挠着头,一脸懵:“大哥,这算怎么回事?我就挖了两口井,怎么还挖出个副局长来了?这以后还得管打井?”

二舅苏承业倒是冷静些,但眼神里也满是忧虑:“王有财这老狐狸,算盘打得精。这官帽是金的,也是枷锁。好处咱家确实得了,可这担子太重了。爹,要不咱想办法推了?”

一直闭目养神的苏鸿儒,缓缓睁开了眼睛。

“推?”苏老爷子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拿什么推?县署行文,晓谕全县,这是‘以黎民为念’的大义!是民心所向!此刻推辞,就是畏难,就是不顾百姓死活!我苏家百年的清名,立时就要染上污点!王有财,算准了这一点。”

他顿了顿,白玉棋子轻轻落在棋盘一角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位置上,发出清脆的微响。

“这位置,是火坑,也是台阶。是枷锁,也是权柄。”苏鸿儒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伯钧,承勇,你们记住,这官帽不是白戴的。戴上它,你们肩上扛的,就是晋城数万生民的期盼!是沉甸甸的性命!”

他看向苏伯钧:“伯钧,你素来沉稳,通晓农事民情。劝业所县佐,主理农桑水利,名正言顺。这正是你施展抱负、造福乡梓之位!旱魃虽凶,然天无绝人之路。我苏家耕读传家,岂能坐视黎民流离?此乃我辈之责!”

他看着书桌上那副玉质围棋,棋盘上,几颗原本散落的白子,因对方(县署)这看似“酬功”实则“将军”的两步棋,被无形地推到了风口浪尖,成为了棋局中无法回避的焦点。

他又看向忐忑不安的苏承勇:“承勇,你勇毅果敢,在地方素有威信。副局长之位,正可调动警力,协调乡里,为抗旱护民出力!找水之事,你已有‘运’在身,更需戒骄戒躁,脚踏实地!带着柱子、大壮他们,多跑,多看,多问!记住,你的根在乡野,不在官衙!”

苏老爷子一番话,如同定海神针,瞬间稳住了苏伯钧的心神,也给了苏承勇一种莫名的底气。

“父亲教诲的是!”苏伯钧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坚定,“儿子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此任!”

“爹!我听您的!”苏承勇也用力点头,把心一横,“不就是找水吗?我跑断腿也把它找出来!”

“好!”苏鸿儒微微颔首,“去吧。县署想必很快就有正式公文和委任状下来。承业,家里和铺子的事,你多费心。伯钧、承勇担了公职,家里需要你支撑。”

“爹放心!”苏承业连忙应道。

苏家兄弟领命而去,书房里只剩下苏鸿儒一人。

“树大招风。”老爷子缓缓吐出四个字,声音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这鱼饵,香得很,也毒得很。吃下去,就得担起整片池塘的干系。”

他目光转向窗外,院子里,六岁的林砚正坐在石凳上,小手托着腮,似乎在看着天空中盘旋的一个小黑点,又似乎在神游天外。

阳光落在他稚嫩却带着一丝与年龄不符沉静的小脸上。

苏鸿儒的眼神变得深邃起来。

这盘棋,下到这个份上,已经不是他或者伯钧、承勇能轻易掌控的了。

真正的棋手,或者说,那冥冥中牵引着这一切的“运气”,似乎正落在这个看似懵懂的外孙身上。

苏家,被推到了晋城抗旱舞台的最中央。

而帷幕,才刚刚拉开。


    (http://wxgxsw.com/book/jiiig0-10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