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砚见长辈们终于被说服,松了口气,小脸上也露出笑容,开始认真规划:
“爹,我想好了:咱家麦子真打下来咱们对所有的麦穗进行分级,最好的当做优级,次一级的为良级,普通的为一级。优级我们自己留种,用来每年迭代,不对外出售。良级的种子用来出售,一级的用来自用,磨成面粉。”
“像今年的良级种子,对外我们可以按1:5的规矩来换。姥爷家那边,按 1:3来换。这个比例只限今年。”
“1:5?”林永年挑眉,这比例可不低。
“嗯!”林砚用力点头,眼神精明得像个小掌柜,“咱家的种子金贵着呢!1:5,他们不吃亏!明年用咱的种子种下去,哪怕只收两石半,也比他们往年强太多!而且咱们的种子出芽率高,最少可心在97%以上,一亩种子,哪怕用我的方法密集种植,也只要12斤左右。比他们现在一亩要40斤种子(出芽太低,一窝只能多放种子)可以省太多了。按1:5换,实际没有增加多少成本。”
“这种子只能种一年,第二年就会减产,所以最好每年都要从我们这里购买。”他压低声音,带着点小机灵:“姥爷家那边,得用咱换过去的好种,种一季,不亏。咱们呢,得了他们换来的麦子,正好用来当储备粮,绝对合算!”
“所有种子的出售和管理,必须放在爹你的领航者公司下面的种子公司里,以后种子公司只做种子这个生意。”
苏婉贞听着儿子条理清晰、甚至带着点“算计”的安排,再看看丈夫和公公眼中那毫不掩饰的赞赏与惊奇,心头那块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又涌上一股难以言喻的骄傲。这孩子……心思之缜密,眼光之长远,哪里像个六岁娃娃?
林永年看着儿子,眼中精光闪动,一拍大腿:“好小子!这章程定得好!既帮衬了你姥爷家,又没让咱家吃亏,还把这金贵种子发展成一门生意!就这么办!爹回头就写信跟你姥爷透个风!”
林广福捋着胡子,笑得见牙不见眼:“成!成!听砚哥儿的!咱家这地啊,怕是真的要出金疙瘩了!”
书房内凝重的气氛一扫而空,被一种兴奋、期待和浓浓的自豪感所取代。
日头西斜,林砚迈着小短腿,熟门熟路地走进鸡舍场院。
三栋坐北朝南的房子立着,在早春干燥的空气里显得格外规整。
六婶正带着两个新招的帮工在蛋鸡舍里忙活,见林砚进来,忙放下手里的活计:“砚哥儿来啦!”
林砚指着笼架下方问六婶:“婶儿,底下接鸡粪的木板,每天都清干净、刷洗了吧?”
“放心!按你嘱咐的,天一亮就清理,刷得干干净净,一点味儿都不让留!”六婶拍着胸脯保证。
养鸡场步入正轨已一个月了。
在六婶的精心打理和两名帮工的协助下,鸡舍运转有序。
当前鸡群精神状况良好,羽毛光洁,暂无大规模疫病发生。
最大的成果,莫过于蛋鸡舍的首批产蛋。
得益于坐北朝南、通风保温俱佳的新型鸡舍环境,以及六婶带领两名帮工的精心照料,500只母鸡产蛋情况稳定。
平均每日可收获约400枚新鲜鸡蛋,受精率保持在七成以上(得益于合理的公母比例和活跃的种公鸡)。
六婶等人严格按照林砚交代的要点进行管理,并开始记录简单的产蛋和健康情况。
收集到的受精蛋并未用作食用或出售,而是全部投入孵化环节。
这是林砚定下的核心策略——快速扩繁种群。
第一批约1200枚受精蛋已入孵,采用村中经验丰富的老把式结合土炕控温的传统孵化法,目前进展顺利,预计再有十余日即可出雏。
未受精的鸡蛋,个大壳坚,色泽均匀,在村里成了抢手货。
林砚要求优先免费供给民团、少年团和村里的老弱病小,因数量还较少,暂时轮流供应。
鸡舍本身的结构设计经受了初步考验,按林砚图纸建造的两栋大型鸡舍(蛋鸡舍与未来的肉鸡舍)及青砖仓库运行良好。
双层竹编夹层墙体填充的石灰草木灰和碎麦秸,在初春的早晚温差下发挥了不错的保温效果;涂抹的黏土砂浆目前看也起到了预期的防火作用;坡顶茅草有效疏导了之前的一场小雪。
立体笼架、活动栖木、粪便收集板以及独特的防溅防刮伤食槽设计,有效提升了空间利用率、鸡群健康度和管理效率。
每日清理的接粪板制度,得到严格执行,使得鸡舍内部比预想的要干净整洁许多,大大降低了污物堆积和疫病隐患,卫生状况可控。
林砚设计的那个内衬棉布、带木轨的竹筒食槽,被证明非常实用,极大减少了饲料浪费,鸡啄食也顺畅。
林砚来到孵化室外,透过特制的小观察窗查看温度计的读数,询问值守人员的感受和操作细节。
他知道,这间冒着青烟、日夜有人值守的青砖房,是鸡场能否起飞的“引擎”。
第一批雏鸡的破壳声,将是这场艰难“爬坡”中听到的最动听的号角。
这间孵化室与仓库建在一起,但单独开了一个门与仓库分开管理。
设计鸡舍时,林砚为解决传统土炕孵化效率低、容量小、控温难的问题,特别设计这间青砖孵化室。
该孵化室坐北朝南,墙体加厚以利保温。
采用地龙火道(火炕原理)结合可控通风口进行基础加温。
火道由砖砌成,燃料使用矿场的无烟煤块,热量均匀分布于孵化室地面。
墙体采用双层青砖中空结构(约10cm空气层),屋顶铺设厚草苫加抹泥层,门窗均做厚实密封处理,最大限度减少热量散失。
由专人24小时轮班值守,通过增减燃料、调节通风口大小、移动水盆等手段,努力将核心区域温度稳定维持在37.5-38°C这一理想孵化温度区间。
这是一项极其耗费人力和专注力的工作。
受精蛋放置在特制的多层竹木孵化盘中。
最关键且繁重的任务是人工翻蛋。
值守人员需严格按照经验(标记刻度),每隔2-3小时,小心翼翼地将每一枚蛋手动翻转180度,确保胚胎发育均匀,防止粘连。
这是保证孵化率的核心环节。
专业孵化室的首批承载能力约为1500枚受精蛋。
目前,已从稳定产出的蛋中精选出约1200枚受精蛋入孵。
这是养鸡场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单次孵化行动,寄托着种群快速扩张的希望。
所有的鸡蛋,林砚都已抽空进行了气运合并,保证每个蛋的健康孵化。
林砚满意地点点头。
来到肉鸡鸡舍,现在只养着种公鸡50只,因为全部的母鸡已受精,为了避免公鸡捣乱,所以公鸡单独养殖。
这批从各家各户收上来的芦花鸡,都是他亲自挑过的年轻力壮的“好青年”。
看着它们在明亮、通风、干净的“新家”里踱步、啄食、站在栖木上梳理羽毛,林砚仿佛已经看到一筐筐圆滚滚的鸡蛋在向他招手了。
“六婶,好好养着,蛋和肉,咱村今年可就指着它们了!”林砚小大人似的叮嘱道。
“放心吧,砚哥儿!保管养得肥肥壮壮!”六婶和两个帮工齐声应道,干劲十足。
(http://wxgxsw.com/book/jiiig0-6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