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参军(四)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2章 参军(四)

 

蒸笼般的窝棚里飘着咸腥味,三十七个汉子赤着脊梁排成歪扭的两列。姜义真把身上的短衫又紧了紧,这是他临走前郑婶婶给他的。他还记得那时莲航泪眼看着他,那一副欲语泪先流的样子,他一辈子也忘不了。

"扛沙包过独木桥!"络腮胡哨官一脚踹开木栅栏,露出滩涂上歪斜的杉木桩,"掉下来的喂渤海龙王!"

王伯昭缩在队尾,泛黄的《武备志》在他怀里拱出个方印。书生盯着沙包上"直隶粮台"的墨字,青白着脸念叨:"《墨子·备城门》有载,负土之法当用鹿车..."话音未落,前头突然炸开惨叫——个黑脸汉子连人带包栽进淤泥,红头绿背的招潮蟹瞬间爬满他挣扎的手臂。

"该咱们了。"姜义真抓把泥沙搓了搓掌心。之前在老家的时候,有一年秋旱,他帮着他爹将两石高粱蹚过子牙河裂缝时,也是这般扎手的糙。

杉木桩上凝着昨夜的露水,一百多斤的沙包压上肩时,姜义真听见自已骨头缝里挤出"咯吱"声。王伯昭踉跄跟在三步后,书页被海风吹得哗啦响,露出页脚的一脚。

"眼睛钉死东边旗杆!"哨官的鞭稍擦着姜义真耳根飞过。他这才发现旗杆顶上飘的是日本商船旗,黄布上团着团血红。

咸风灌进鼻腔,沙包缝里漏出的粟米硌着颈窝。走到第七步时,木桩突然猛晃——滩涂底下竟埋着条碗口粗的缆绳。姜义真脚板横转半寸,使的是犁地时躲田鼠洞的巧劲。身后"噗通"一声,王伯昭到底栽了,怀里的书却高高举出海面。

折返时哨官忽然往木桩泼了桶鱼油。姜义真脚底打滑的刹那,恍惚看见爹娘在麦垄间弓成虾米的背脊。他一发狠,也不知从哪里来的力气,竟然堪堪稳住了身子。

最后一趟,沙包浸透了浪头打上来的盐水。姜义真脖颈暴起青筋,眼前闪过祝青那狰狞的面庞,同时他也想起地窖里初见仲先生的那一刻。

"过!"哨官扯走他肩头的麻绳时,带下一块皮肉。王伯昭瘫在礁石上,正哆嗦着用《武备志》扇风,书页间忽然掉出半张潮州舆图。哨官靴底碾过图纸上的"基隆"字样,却冲着姜义真冷笑:"明儿去炮队搬火药,看你这白嫩的,没想到却是个干苦力的,农户骨头就该当牲口使。"

海平线上忽然冒出缕黑烟,瞭望塔当当敲起铜锣。飘日本旗的商船正在起锚,货舱缝隙间隐约露出成捆的稻米——那本该是北洋水师的军粮。

“伯昭,你不错嘛,居然能抗得动!”姜义真和王伯昭同时喘着粗气,但姜义真还不忘打趣,还真是个孩子心性。

“义真,你也很不错,没想到你这农家孩子一点也不像农家孩子,反而像大户人家出来的。”

姜义真一阵苦笑,王伯昭说得没错,这几年他寄宿在仲文家里,人家待他如同亲生儿子一般,自然是养得极好。可他这么多年一直也没机会回家看看,有的时候他自已也在怀疑自已,是否已经忘本了。


    (http://www.wxgxsw.com/book/ichcff-10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