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巴里坤口岸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75章 巴里坤口岸

 

蒙古使团正是瓦剌蒙古的把秃孛罗一行,他们己经得知塞国正在帮助大明在辽阳建城,这给瓦剌人提了个醒,好像在巴里坤建贸易点不用自己花钱。

抱着薅羊毛的心态,嚣张的把秃孛罗来了塞国,理首气壮地要求从塞国贷款1000万元。

理由是塞国曾经给大明贷过那么多钱。

塞国官员哭笑不得,真当我们塞国是开善堂的?你要人口没人口,要市场没市场,拿啥跟大明比?

于是,就把这帮人晾到一边。

也没完全晾着,几家银行的客户经理时常出入蒙古使团下榻的客栈。

经过反复沟通,把秃孛罗算是有些明白了:敢情贷款是要抵押物的。

可瓦剌刚刚战败,要啥没啥,用什么做抵押就是个问题。

牛羊倒是有,但那是牧民的命根子,马上就过冬了,把牛羊赶到塞国,那瓦剌人得饿死一批。

再说了,被他们当成宝的牛羊,在塞国也抵不了太多钱。

迪化、河州、湟水河谷,塞国的集体牧场有的是。

至于瓦剌的草场、土地,塞国人明确表示不感兴趣。

起码现在不感兴趣。

实在是塞国没有富余的人口可以移民了,要那些地盘没有意义。

这下把秃孛罗终于慌了,终于祭出终极大招:要把王子脱欢(马哈木之子)作为人质,抵押给塞国,以求塞国放贷款。

见瓦剌人学会好好说话了,外交部等部门才开始启动与蒙古使团的正式谈判。

塞国提出的条件很苛刻:贷款可以,帮瓦剌建城也没问题,两国互市贸易也有的商量。不过瓦剌要向塞国称臣,成为塞国的藩属国,并且把质子送到总山。

此时瓦剌面临鞑靼和大明的双重威胁,虽然不情愿,但最后还是捏着鼻子认了。

这笔贷款最后给了陕西商帮的民生银行,就给贷了50万,犯不上由塞音银行出面。

去巴里坤建城的项目落在关西物流,如今的关西物流己经不是单纯的物流公司那么简单。而是从物流、贸易、畜牧到公路基建、房地产等都干的综合性企业。

虽然是股份制公司,但是有国有资金参股,所以享有副部级的行政级别。

不过给大明建的那种棱堡就别想了,巴里坤城是塞瓦两国的贸易口岸,就按大明城池的制式,搞成夯土包砖的,顶多在局部用些水泥。

毕竟棱堡的防御太强了,当年医院骑士团在罗德岛之战中,依托棱堡防御,以600人硬是击败了奥斯曼帝国70000人的进攻。

尽管骑士团还有4000扈从军,但奥斯曼帝国也有大炮,这战绩还是相当硬核的。

塞国对异族的长期计划仍然以征服为主,没必要给自己增加难度。

快到新年的时候,把秃孛罗带着一揽子协议回瓦剌了,跟他一起走的,还有塞国数百辆满载粮食、日用品等各种物资的卡车。

冬季的草原无法施工,但不影响先把贸易点建设起来。

塞国商人和买卖回回共同组建起了庞大商队,在瓦剌划定的区域支起大片帐篷营地,就地做起生意。

蓝牙带领着关西物流的项目部,也跟随商团到达了巴里坤。

作为蒙古人,这地方他并不陌生,不过心态己经发生极大转变。

他在总山社稷峰的培训早己经结束,社稷峰的学问包括管理、经济、金融、法律等最新的知识,尽管他十分好学,但这么短的时间内,想把整日在总山做学问的老师们的研究成果消化,也有些不现实。

但无论如何,这些知识极大开拓了他的思想,也让他品味到了其中乐趣。

回到关西物流不久,年轻的蓝牙就得到了新的机会,让他出任巴里坤城营建项目部的总经理,其实就是个大项目经理,问他敢不敢接?

稍加犹豫,蓝牙就答应了。他知道要是这个项目能成功,他就差不多能跻身关西物流的中高层班子,差不多能够到某个项目公司或者事业部的经理,哪怕是个副职也不得了。

几乎等于有了半个官身,将来甚至有可能成为主政一方的地方官。

他在总山认识的好朋友马林,忽的一下就成了纳瓦侯,还做了正部级的石油公司经理。

当时他羡慕的好几天睡不着觉,不过他后来也听说了马林的身世,知道人家本身就是部落酋长,生下来就是贵族。

这一点,他是万万比不了的。后来马林还送了他一本签名版的【弑夫日记】,真正了解了师姐的心路历程和绝境中的挣扎,他也是佩服的很。

然后他就释然了,无论身份还是资质,师姐马林都不是他能比的,做好自己就行了。

总山,瓦剌王子脱欢成了老仙新一任奉茶童子。

脱欢既是人质,又是老仙的记名弟子。他己经十七岁了,没有经过考核,连外门弟子都做不了。

在老仙跟前侍奉,脱欢心里从开始的不服,到后来的紧张,再到现在的敬畏。

因为他也需要旁听公共课程,脱欢几乎是从零开始学习数理化。通过学习,与同学老师接触,看老仙处理政务,他感到了极大不同。

与草原上那种只知道打打杀杀的粗放式经营相比,老仙这边做事就如同一部精密机械。渐渐的,当然认识到自己的浅薄时,他才能感受到老仙身上散发的强大威压。

奉了一个月的茶,老仙拢共没跟他说过几句话,也从来不问他问题。

不过有次他听到老仙跟大臣讨论蒙古部落的问题,把他听呆住了。

大臣说瓦剌地域虽广,可人口也就50万左右,年产值尚不足千万,连咱们随便一家规模以上的公司都比不了。

牧民普遍没有受过教育,如果去那边建工厂,还得手把手的教。现在去瓦剌投资,会不会风险太大?

老仙不以为然地表示,一旦贸易口岸建成,塞国的商品将会极大冲击草原市场。

还拿脱欢举例,说蒙语脱欢是锅的意思,可见牧民生活物资的匮乏程度。

说草原牧民虽然尚不富余,但却是个什么“蓝海”市场,像是很有潜力的样子。

老仙认为贸易点会导致牧民的生活方式急速转变,从游牧转向定居。瓦剌人是善于学习的,塞国的轮牧制,集体牧场的模式会很快传播到瓦剌。

“假以时日,他们会从马背上下来,筑城而居,像汉人那样种植小麦、青稞、高粱、玉米和土豆,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和我们,就没有什么不同。”

老仙最后总结,令脱欢心惊。“难道上师还想真的吞并我的部落吗?”

倔强的少年在心中怒吼:“不!”


    (http://wxgxsw.com/book/iicdih-27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