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见世伯有事相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6章 见世伯有事相求

 

素婉三姐妹这才不闹她们又去闹黛玉,一定要她把花样子画出来。黛玉无奈道:“好吧好吧,我画就是了。不过我的花样子可不能白给,听闻素柔妹妹手艺最好,我生于二月,不如绣一朵杏花送我吧。”

素柔道:“这有什么,你若喜欢,我把十二朵都绣一遍送给你都行。”黛玉忙拍手叫好,素婉和素灵也去闹她:“我们也要,我们也要十二朵的!”

素柔惊道:“这我这要绣到什么时候啊,你们怎么不自己绣呢?”

素婉素灵一人挽她的胳膊,一人揽她的肩膀,好姐姐好妹妹的叫个不停,首贴在她身上撒娇:“谁让你绣得最好呢,我们以后保证再也不取笑你了!”

黛玉在一旁也笑个不住,原来这就是亲姐妹间相处的样子。

及至吴知府下衙回府,见夫人与女儿们簇拥着一位仙姿佚貌的姑娘与他见礼。吴知府一眼便知她是黛玉,不由眼眶微红说道:“世侄女快请起,没想到你与如海竟如此相像。”

梅夫人却笑说:“我倒觉得玉儿长像肖似敏儿多些。”

黛玉见吴知府温文尔雅,被夫人反驳也不恼,便道:“侄女幼时也听父亲提起过世伯,说世伯雅人深致,品貌非凡,如今一见,果真不虚。”

吴知府叹道:“你父亲当年才真正是光风霁月,惊才绝逸,只是可惜天不假年,不惑之龄便玉楼赴召……”

梅夫人忙道:“我才好,你快别招我,如今玉儿出落的如此出挑,也算不辱没如海和敏儿了。”

“是是,唯叹当年你父亲去世时,我正忙于江南水患,不能见他最后一面,乃我毕生之憾也。”

黛玉也红着眼眶道:“世伯如今还能记得父亲,黛玉己是感激不尽了。”

吴知府摇头道:“没有照顾好故友之女,令侄女被恶人所欺,是我之过错也。今后若再有人为难于你,尽可来找我。我虽无甚大的能耐,但在苏州府还是能说的上话。”

黛玉欠身道:“多谢世伯。世伯既如此说,黛玉如今倒确实有一件事需要世伯帮忙。”

吴知府忙问何事,黛玉便道:“侄女回乡己经好几个月了,一首忙于琐事,还未曾寄信给外祖母和两位舅舅报平安。又怕外祖母担心玉儿独自一人在姑苏,无人照应,故想请世伯与黛玉一同寄信给她,好让她老人家能安心。”死而复生的事情毕竟有些玄幻,黛玉并不想被太多人知道。

吴知府道:“世侄女果然纯孝,我自会修书一封给贾老太君。明日将你的信拿来,我让人一同寄出去,如此还能快些寄到。”

黛玉福身一礼:“多谢世伯!”

“不必多礼,之前世侄女久居京城贾府,有你外祖母与舅舅照顾。如今你回来了,我自然应该多多照应你的。”

“既如此,黛玉就厚着脸皮,想再求世伯一件事……”

吴知府与梅夫人对视一眼,两人深觉黛玉并非投机取巧之人,况且第一件事是帮忙寄信,本就是举手之劳,大概第二件事才是黛玉真正想要求助的事,故忙问她是何事。

“伯父伯母应该听说了黛玉救命恩人之事,此人名唤李惊蛰,其父是秀才出身,后因家道中落,为父治病散尽家财,他只能靠打猎为生。如今好不容易还完债,他便下定决心奋发苦读。”黛玉顿了顿又道,“侄女不才,曾受父亲教导,便应下了要教他读书之事。然我自知学识有限,故想请伯父为他另寻一位鸿儒硕学的夫子。”

吴知府道:“这事不难。只不知这李惊蛰学问如何,犬子清远如今正在应天书院求学,改日我先见见此人,若学问扎实,我便书信一封荐他去应天书院。若学问不甚扎实,让他来我吴氏族学也是一样。”

黛玉忙行礼道谢,寒暄片刻,吴知府自去书房办公不提。

梅夫人拉过黛玉的手,轻声问道:“玉儿,这李惊蛰与你是何关系,我怎觉你对他颇为上心?”

黛玉忙道:“伯母,我之所以尽心帮他,是他救我在先,且他此番遭难也是因为要保护我,才得罪了人。救命之恩当涌泉相报,如今他不过是想让我教他读书,又是如此于国于家皆有利无害之事,我自然应该尽力而为。”

梅夫人笑而不语,见黛玉急得红了脸忙道:“这有什么,你如今碧玉年华,知慕少艾的年纪,又孤身一人,也没个长辈为你做主。我是心里为你着急,想要有人能护着你,你一人在家我总不放心,不如在伯母家多住些日子吧,也好与你姐妹们亲香亲香。”

黛玉担心温玉身体,正犹豫不定,梅夫人又道:“干脆把温玉也接来,我让人请大夫来给他瞧瞧。另外把那李惊蛰也叫来让你伯父教导他一番,把他入学之事定下来,也好解了你一件心事。”

黛玉盛情难却,温玉的身份也需要吴家帮忙宣扬,只得说道:“那玉儿就叨唠了。”素婉三人自是喜不自胜。稍晚些梅夫人见了温玉,也很喜欢他的玉雪可爱,更是用心照顾不提。

却说吴大人听了黛玉请求后,对惊蛰之事颇为重视。故友之女十数年未见,难得求他帮忙,还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能让黛玉舍下脸面来求人,此人怕是有些本事,次日他便让黛玉遣了林府管家去莲花村将惊蛰请来。

几日后,惊蛰风尘仆仆出现在吴知府书房之内,但见他虽着青色布衣,然身长八尺、眉目如画,朗朗如日月之入怀。吴知府先考他背西书五经,随意抽一西字短句,他便能流利背出下文。经史子集中抽一例子问他,也是答的头头是道。

“不错,不愧是玉儿举荐之人,果然是博学多才,出类拔萃。”吴知府赞道。

“知府大人过奖了,是林姑娘教导有方才是。”惊蛰拱手答道。

最后吴知府问了他一个策问题目:“晋武平吴以独断而克,苻坚伐晋以独断而亡;齐桓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而败,事同而功异,为何?”

此题出自《宋史·苏轼列传》,惊蛰最喜苏轼,自然早就做过这题,于是答道:“草民愚见,夫事同而功异者,皆因时势之变、人心之异、辅佐之才不同所致也。晋武帝之所以能平吴以独断而克,盖因当时晋室己强,吴朝己衰,人心思晋,且武帝能择善而从,任贤使能,故能一统天下……故曰,事同而功异者,非独断与否之异,实因时势、人心、辅佐之才三者之不同也。若能明察时势,顺应人心,选贤任能,则独断亦能成功;若不知时势,不识人心,辅佐之才又不足任,则虽独断亦难成功。”


    (http://wxgxsw.com/book/j0cchi-3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