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陛下沙枣甜,大魏万年安,民谣传唱天下惊!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5章 陛下沙枣甜,大魏万年安,民谣传唱天下惊!

 

西北的风沙,似乎在一场席卷雍凉二州的“沙枣热潮”中,悄然变得温驯了些。

自张德海在榆林县出人意料地开窍,以雷霆手段惩奸商、行“以工代赈”之策后,仿佛一剂强心针注入了整个西北的抗旱大局。

萧何愁自然不会放过这等“陛下圣意感召,朽木亦可雕也”的绝佳案例,立刻将“榆林经验”总结提炼,辅以更详尽的《沙枣谋略后续推行细则》,火速颁行西北各州府。

时光荏苒,数月悄然而逝。

当初赵小宝那句“让它旱得更彻底一些”,在萧何愁的英明指导下,配合着张德海等人意外的“给力执行”,竟真的让大魏西北的土地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换血”。

曾经干裂的土地上,新修的水渠如同银色的血脉般纵横交错,将珍贵的水源引入田间地头。

那些被陛下金口玉言点化,由萧国师精心筛选推广的耐旱沙枣树苗,以及被他解读为“陛下深意”的各种经济作物——金银花、板蓝根、乃至一些闻所未闻却据说极具价值的香料植物——在无数双曾因绝望而黯淡,如今却重新燃起希望的百姓手中,奇迹般地扎下了根。

初时,百姓们也是将信将疑,毕竟祖祖辈辈都没在这等贫瘠的土地上种出过这般娇贵奇特的“花草”。

但当第一批沙枣树顽强地抽出嫩绿的新芽,当那些被认为“中看不中用”的“皇家花卉试验田”里的金银花真的开出了淡雅芬芳的花朵,并且被路过的药商以不错的价格收购时,整个西北都沸腾了。

“活了!真的活了!”

“俺家的金银花,卖了钱,够娃儿扯几尺布做新衣裳了!”

“这沙枣树耐旱得很,明年肯定能挂果!”

百姓们发现,朝廷这次赈灾,不再是简单的施粥放粮,而是真正为他们的长远生计考虑。

那些参与“以工代赈”的灾民,不仅靠着自己的汗水换来了活命的口粮,更在修筑水利、开垦荒地的过程中,学会了新的农耕技巧,掌握了种植这些新作物的本事。

昔日流离失所、面黄肌瘦的灾民,脸上渐渐有了血色,眼中也重新闪烁起对未来的憧憬。

也不知是从哪个修水渠的工地上,还是从哪个围着篝火取暖的沙枣树种植点开始,一首简单质朴的民谣,悄然在西北大地上传唱开来。

起初只是几个孩童的随口哼唱,后来参与劳作的青壮年也加入了进来,他们用最朴素的词句,表达着对这场灾后重生的喜悦和对那位远在京城,却给他们带来希望的年轻陛下的感激。

“沙枣树,扎根深,

陛下恩情比海深。

旱魔来,不用怕,

棵棵沙枣送到家。

金银花,香飘远,

药材香料换米钱。

修水利,种新粮,

日子越过越荣光。

陛下沙枣甜,大魏万年安!”

这首名为《陛下沙枣甜》的民谣,因其旋律简单上口,歌词首白真挚,迅速在西北各州县传唱开来。

从田间地头到市井村落,从白发老翁到垂髫小儿,几乎人人都能哼上几句。

随着商旅的往来,返乡的民夫,以及各地官员呈报灾后重建情况的奏疏,这首民谣如同长了翅膀一般,飞速地越过山川河流,传向大魏王朝的西面八方。

当第一缕“陛下沙枣甜”的歌声飘入京城时,赵小宝正在御花园里唉声叹气,思考着如何才能扳回一局,让自己昏君的名声不至于彻底被圣明所掩盖。

“王福,外面什么声音?吵吵嚷嚷的。”赵小宝有些不悦。

王福躬着身子,脸上却带着压抑不住的喜色。

“回陛下,是民间新近流行的一首民谣,听闻是从西北传过来的,歌颂陛下的仁德呢!”

“民谣?歌颂朕?”赵小宝心中咯噔一下,一种极其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很快,这首《陛下沙枣甜》便以惊人的速度风靡了整个京城。

茶楼酒肆的说书先生添油加醋地演绎着“陛下沙枣救万民”的传奇,闺阁千金们也觉得这曲子新鲜有趣,就连皇宫里的太监宫女们,私下里也忍不住哼唱。

消息传到朝堂之上,更是引起了轩然大波。

户部尚书何永在朝会上老泪纵横,当庭便跪拜高呼:

“陛下圣明远迈三皇五帝!‘沙枣谋略’不仅解西北燃眉之急,更开创了我大魏农业发展之新局面!臣闻西北百姓传唱《陛下沙枣甜》,此乃民心所向,天意昭昭啊!”

工部尚书李清许亦是激动不己:“陛下高瞻远瞩,以工代赈,兴修水利,不仅救灾,更为西北未来百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此等功绩,彪炳史册!”

其他大臣亦纷纷上表,溢美之词如潮水般涌向龙椅上的赵小宝。

什么“天纵奇才”、“万民之幸”,听得赵小宝头皮发麻。

萧何愁站在百官前列,听着这发自肺腑的歌颂,又看了看龙椅上那位神情复杂的年轻陛下,心中更是感慨万千。

陛下果然是用最朴素的“想吃沙枣”之言,行经天纬地之策!

如今民谣传唱,正是圣德感召,万民归心之兆!

此“沙枣谋略”,不仅解一时之困,其所建立的水利系统和推广的新型农业模式,必将为我大魏未来奠定万世之基!陛下之深谋远虑,臣,拍马难及!

他上前一步,朗声道:“陛下,《陛下沙枣甜》一曲,乃万民心声,是陛下仁政爱民,泽被苍生的最好明证!臣以为,当将此曲颁行天下,令大魏子民共沐皇恩,同感圣德!”

赵小宝:“……”

颁行天下?你是魔鬼吗?

他几乎能听到自己心碎的声音。

他努力了这么久,从沙枣到花卉,再到提拔张德海,每一步都精心策划,务求败国败名,结果呢?

结果是“沙枣谋略”大获全成功,自己莫名其妙地成了万民称颂的“圣君”,现在连专属的“赞歌”都有了!

这沙枣,哪里甜了?

这分明比黄连还要苦上一万倍啊!

我只是想当个昏君,享受一下腐败奢靡的封建生活,怎么就这么难啊!

史官董狐早己激动得浑身颤抖,手中的狼毫笔龙飞凤舞,发出一阵急促的“沙沙”声,仿佛要将这君圣臣贤、万民讴歌的辉煌时刻,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启元二年春,‘沙枣谋略’大成,西北旱情尽解,新生机盎然。民感帝恩,自发传唱《陛下沙枣甜》之歌谣,由西北而起,遍传天下。其辞曰:‘沙枣树,扎根深……陛下沙枣甜,大魏万年安!’歌声质朴,民心所向。帝闻之,面有忧色,实乃忧万民之所忧,乐万民之所乐,不以己身之功为傲,其德足以感天动地。国师萧何愁赞曰:‘此乃圣德感召,大魏中兴之兆也!’满朝文武,无不拜服。呜呼!帝之圣明,旷古绝今,大魏之幸,万民之福也!”

董狐写完,偷偷瞄了一眼龙椅上那位脸色发白,眼神绝望的年轻陛下,心中暗自赞叹。

陛下这为天下苍生耗尽心血,却又不愿显露半分疲惫的境界,当真是高深莫测,令人敬仰啊!


    (http://wxgxsw.com/book/j0jdcd-1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