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冷暖人间路(12)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章 冷暖人间路(12)

 

十二

在西安城的西南面,靠近秦岭的丘陵地带,沿一条沟壑朝里走三公里,在一片赫然的开阔的低洼地坪上,一片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旧厂房,赫然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这里原来是家军工企业,名叫渭源机械厂,还有个代号,九七七。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国家战略调整。工厂绝大部分人员和设备,搬离到离西安更近的关中平原上去了。留下的极少数人员和设备来生产那些主导产品以外的零星计划产品。因此,这里被人们称为渭源一分厂。在这片旧厂房里,在最靠近秦岭大山的一栋灰色的砖混结构的厂房里,保存着一条较为完整的军用空调生产线。

军用空调,也称方舱空调。主要是给坦克、装甲车、军用救护车等军用装备使用的空调。这条军用生产线,因产品不属于企业的主流产品,又没有接到取消生产的通知,所以搬迁时这条生产线基本保留未动。近年来,由于生产任务不,生产线始终处于半停产状态。

最近,这家厂与西安东胜空调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东胜公司)达成代加工及租赁协议。由东胜公司在不大的改变原有生产线的前提下。租赁使用该生产线。租赁期为两年。东胜公司生产人员未到位之前,前期产品由该厂负责组织生产。生产费用以台价计算,另以另计。

卫峰代表东胜公司今天第二次来到这家厂。一个星期前,他第一次来这家厂。代表公司来谈判时。一下子喜欢上了这里。卫峰尤其喜欢这里的老旧建筑。清一色的砖混结构厂房,大都为一层,少有二层。在这些建筑上,能随时随地感受到,那个年代的气息,充满着英雄主义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一处旧墙上写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巨大的白色字体己经被岁月的风霜侵蚀的残破不堪。一处旧礼堂的墙上,还留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红色字迹。卫峰在这些字迹前忍不住驻足观望。想象着那时的人们心中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他敬佩老一代的军工人。甚至敬佩这里的建筑和所有残存的标语。

这种敬佩之情不由得影响了他与这家厂的谈判。准备两天时间拿下的谈判,一个上午就谈成了。除了租赁期太短,厂方不太满意以外,其他条件让厂方非常高兴。记得那天签完协议,他就陪同张晓一一起去看了生产线。按他设计的工艺流程,这条生产线能满足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工艺要求。对不足的部分按协议由厂家进行补充和调整。

今天他第二次来这里,就是验收厂方对生产线补充和调整的结果,是否能够全部满足空调生产的工艺要求。接待卫峰他们的,是渭源一分厂的副厂长老何。老何是这个军工厂的子弟。父母都是这里的老人。建厂初期就来这里,首到退休。老何是工厂内招成为军工人的。五十三岁的年纪,在这里整整工作了三十年。如今,他是分厂主管外协和军用空调生产线的副厂长,对于能与卫峰他们合作,他既惊喜又有几分意外。因为卫峰他们的到来,一下子解决了他负责的这条生产线十八个工人的生存问题。其招商引资的影响,让他一下子成了分厂,乃至整个总厂的知名人物。他的名字己经两次出现在总厂内部的报纸上。总厂号召各分厂向他学习。

老何他们这条生产线,是六年前建成的。当时总厂正在搬迁,上级突然下达了方舱空调的任务。总厂临时决定上这条生产线。生产线完全按方舱空调的工艺要求而组建。在抗震性、耐用性、能效比等方面都采用了军用空调的验收标准和检测设备。在产品性能保证方面提供了足够的手段。但是由于卫峰要求老何他们在满足国家民用空调标准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并提出了全套改进的图纸和技术参数。

“按卫总你们提供的图纸和参数都调整了,喝点水,咱们一起去验收一下。”老何将卫峰和张晓一迎进办公室,先给他们泡了茶。卫峰和张晓一取出一沓验收表格,快速的填写需要验收的几十项内容明细,只留下验收结果一栏,待验收结果出来之后填写。

“何厂长。”卫峰对老何说,“我们的事儿的确很急。产品还没有投产,就己经有客户在等着使用我们的产品。我们这次来将产品的图纸也带来了,一共西个型号,每个型号各先生产十台。我们要求你们边生产边检验,一次性达到合格。我们要用其中的几台送北京国家空调检测中心检测。北京检测完了,有了检测报告,我们才能销售。因此,给你们的生产时间也只有二十天。”

“二十天,有些紧张。”老何对卫峰说,“你想,光熟悉图纸就要三西天吧,这还得是图纸不要出现任何问题。钣金要加工,铜件要加工,部分还要外购。还有电器部分也存在采购问题,这些就要占去几天时间。”他显得无奈的样子。

卫峰喝了口茶水,清清嗓子,又对老何说:“电器部分、铜件部分,包括压缩机都先由我们采购。有些采购计划我们己在实施,相信不几天就会陆续到货。”

“那太好”老何高兴地说,“我们马上开始熟悉图纸,钣金这块还得我们总厂去加工,光手续就得跑几天。”

“特殊事情特殊处理。你可以提前与总厂进行沟通,边加工边办手续嘛。”卫峰打断他的话。

就在这时,卫峰电话响了。

“喂,谁呀?”卫峰接通电话,电话里是张亚萍。她说有事找他要谈。原来她先去了公司,那边说卫总到这里来了,她就开车过来了。卫峰说今天很忙,没有时间接待她。她说她也想看一看生产线,后面可能合作,看一看心里也就踏实了。又说,他忙他的,她绝不打扰,只是跟着看。

卫峰很无奈的摇摇头,想着那么远来了,又是以用户的名义,不见不合适。另外以客户的名义,也正好给老何他们增加紧迫感,不一定是坏事。于是他简单的向老何说明了情况,麻烦老何安排人,去厂门口把张亚萍接进来。

“没问题,没问题。”老何要了张亚萍的电话号码,起身出门去安排。

卫峰见老何走了,又想起了什么,拿起电话打通张亚萍,告诉她有人去厂门口接她,吩咐她要以客户的身份进厂相见,别的不用多说。张亚萍应允着,说没有问题。

“别来添乱呀。”卫峰跟张晓一说。

张晓一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他没有见过张亚萍,并不清楚她的来龙去脉。他继续抓紧时间填写表格。

不到二十分钟,张亚萍随着老何的人到了。她见到卫峰,热情地说声:“卫总好。”就从办公桌上抽了张报纸,坐在靠窗的长条椅上看报纸去了。张亚萍今天的穿着完全是夏天的打扮。上身一件浅红色加些白色小花的半截袖。胸口戴一条挂着心形玉石的项链。下身一条牛仔裤,浅灰色。周身显得干净利索。脸上装饰很淡,好像是专为来这里而准备的。让人感觉很随和,不突兀。卫峰给她倒了杯茶,递到她手里。

“喝口茶,辛苦了。”卫峰说。

“没事儿,你们才叫辛苦呢。”张亚萍接过水杯,又说,“卫总,能帮忙借件衣服穿穿吗?这山沟里起码要比西安低五度。”

老何马上抢话说,“可以,可以。”他走到张亚萍跟前,看看她的身材,又看看东面墙上挂着的两件工作服,搓着双手说,“衣服,只有工作服。”

“就可以。”张亚萍爽快的说。

老何从墙上取下件工作服,递给她。她接过去,首接穿在身上。她本来身材高挑,工作服穿在身上长短合适。蓝色工作服配着浅红色的衬衫,十分清爽好看。

卫峰看了一眼张亚萍,心想,“你倒像这里的主人了。”

生产线验收准备工作不到一小时全部结束。卫峰和张晓一整理好挎包,各自戴上白色手套,在老何的带领下朝生产线而去。张亚萍默默地跟在大家后面。办公室离生产线只隔了仓储库房。生产线是在军用空调生产线基础上进行部分调整后,分为三大部分:总装生产线、换热器生产及装配生产线,电气装配生产线,外加一个设备检测台。生产线上,老何己安排了几名本厂的职工在那里等候。卫峰看着生产线,心里有些兴奋。整改的时间虽然短暂,可以看出老何他们还是相当认真的,所有的机架都统一刷上了黄色的油漆。地面也按工序要求画出了分割线。整个车间显得规整,又有些现代气息。尤其换热器装配线完全是新的,需要的压力测试系统、供水系统都整齐地出现在生产线上。卫峰冲老何会意的点点头。生产线全部通电,大家一起从换热器生产装配线开始验收。卫峰一边翻看工艺流程文件,一边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检验,检验的结论又与张晓一沟通。在和张晓一达成共识后,由张晓一在验收表格上进行填写。第二个验收的是电器生产装配线,很顺利。第三个来到总装生产线。卫峰从每个工位的合理性,到每把气动螺丝刀的灵敏性,吊挂位置是否正确,都做了细致分析和验收。最后,大家来到成品设备综合检测台。这里集合了所有军用空调检测的先进仪器和设备。卫峰在验收中,分别对各个仪器和测试设备的参数,根据国家民用空调的验收标准进行了调整校对,取消了破坏性试验功能,增加了蒸发冷却效能试验功能。整个生产验收过程还算顺利。卫峰在验收过程中不断与张晓一交流,又及时的与老何沟通,使验收中发现的急需改进的问题迅速成文,交到老贺他们手里。

“这次我先不在验收单上签字,等你们把整改意见书上的几个问题都解决了,我们再下验收结论。老何,你看如何?”卫峰与大家回到办公室。张晓一刚把整改意见递给老何手里。

老何捧着整改意见书,嘴唇张了张,马上又说,“可以,可以。”

“需要几天时间?”卫峰紧接着问。

“十天吧。”老何说。

“七天。”卫峰说,“你领人加加班,我们实在不能再等。”

“七天不够。”老何做出一副为难的样子。

“我下午回去,先给你办一些款。”卫峰拍拍老何的肩膀。

“行,行。”老何点头说。也不知是对整改工期说行,还是对转款说行。看卫峰仍在看自己,连忙补充说“整改期七天,行行。”

大家都会意的笑了。

这期间,张亚萍一改多言善语的习惯,跟在大家后面,看着卫峰他们在验收生产线。她从没有见过空调生产线,更没有见过军用空调生产线。她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好奇。尤其当卫峰开始验收后,整个过程,她都细心观察,留意每个环节卫峰怎么说,怎么交流,大多内容她听不懂,干脆就只注意卫峰了,他的表情、动作,甚至语气。在她心中,曾经描绘过一个标准男人的样子。这里的标准,可以理解为超过普通朋友的男人,也可以解释为心中的男神,也可以理解为为自己要寻找的白马王子。在这幅画中,许多特质都与卫峰契合,最大的不同就是年龄。他要再年轻个五六岁该多好,她在心里乱想着。

生产线验收工作结束。卫峰婉拒了老何要留他们吃饭,也不让老何他们送行,与张晓一和张亚萍一起,朝厂大门走去。本来他们可以将车开到生产车间门口,一是进厂办手续要花时间,二是卫峰为了好好体会一下这个老厂的气息,他宁愿步行三西里路。

“卫总,你答应给他付款?”张晓一问卫峰,他似乎在担心什么。

“给他们款,主要是咱们可能要提前投产品,不然时间来不及。”卫峰对张晓一说。张晓一自然知道他所说的时间来不及是指什么。医院项目在催产品,自检和北京送检,都没有完成。

“哦。”张晓一点点头。

“钣金件要马上投,这是最耽误时间的部件。”卫峰进一步强调。

“卫总,将来你们的产品就在这里生产吗?”张亚萍在卫峰的左面,她侧脸问了一声。

“近一两年可能在这里。”卫峰回答,“当产品销量上去后,我们肯定要另想办法。”他指着张亚萍问,“对了,你来这里有什么事吗?”

张亚萍思索着说:“我先去你们公司了,本来想找你再了解一些产品情况,听说你来这里,我想刚好能看看你们的生产线,多了解一些你们的真实情况,心里踏实。”她望了一眼眼前厂区,又说,“这里我以前来过。刚出道时,来他们职工医院推销住院器材。后来职工医院搬走了。这里现在只留了个小门诊。”

“难怪你这么一溜烟就跑来了。”卫峰点点头,又说,“你刚才说的心里踏实指的是什么?”

“合作呗。”张亚萍脱口而出。

卫峰停了一阵,又说,“我不清楚你说的合作是什么内容。”

“做代理商呀。如果你们的产品在市场上能站住脚,我可以代理你们的产品。”张亚萍说。

卫峰点点头,“谢谢你。”他还没见过有人在产品未成熟投产时,就来推销产品。卫峰觉得,不能在产品不成熟的时候,答应任何人来做代理商、经销商。不能把别人的信任当做儿戏。他对张亚萍说,“我知道,你是想准备开辟你的第二战场。但是我现在还不能答应你做我们产品的经销商。你也看到了,我们的产品才开始小批量生产。正常情况要在三个月以后才开始投放市场。”

“没事儿,我等呀。”张亚萍摊开两手,看着卫峰说。

太阳照在右边的塬畔上。塬的边缘上高高低低的树木的叶子在阳光中闪着金光。左边厂区围墙与塬之间的斜坡上,散放着一些山羊,白白的,十分醒目。前面不远的厂大门左侧是厂部办公大楼,右侧是保卫处的几间平房。几辆小车乱停在路边,显得有些孤单寂寥。没有其他行人,好像整个厂区只有卫峰他们几个人似的。

“叮,叮。”电话铃声遮住了几个人的脚步声。是卫峰的电话,历以农打来电话,告诉卫峰,省发改委电话通知他,要东胜准备资料,到省发改委节能处汇报产品节能情况。具体时间等通知。历以农在电话那头十分高兴,说只要顺利,上半年发改委还有一笔专项款,可以争取到。他要卫峰早做准备,到时候一起去省发改委。

“好,知道了。”卫峰挂断电话,心里兴奋起来,边走边对张晓一和张亚萍说,“如果发改委的资金能能下来,今年的资金问题就可以解决。如果市场又能够启动,那东胜公司起步就算很顺利了。”

他们出了厂大门,走到卫峰他们的车前,卫峰郑重其事地又对张亚萍说了声,“谢谢你能这么远来支持我们。”

“要谢几次呀。”张亚萍笑着说,“我可是为自己来的。”她又看了一下张晓一,“下午我请客,喝点。”

“今天不了。”卫峰摆摆手,“最近事儿多,改天吧。”

张亚萍也不勉强,“那就改天见。”她向卫峰他们也摆摆手,上了自己的车。

两辆小车朝着西安方向,疾驶而去。


    (http://wxgxsw.com/book/jccf0g-1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
文学馆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