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在发布会进行的同时,赵庆阳位于水金区最豪华写字楼顶层的办公室内,巨大的液晶屏幕上正播放着发布会的现场首播。
当听到自己的名字和公司车辆被提及,尤其是“马强”的名字出现时,赵庆阳那张惯常挂着儒雅微笑的脸,瞬间阴沉下来,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厉色。
他拿起桌上的镀金座机,拨通了一个号码,声音依旧沉稳,却带着一丝冷意:
“通知公关部,立刻发布声明。”
他顿了顿,对着屏幕上周正平那张坚定的脸,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措辞要体现我们‘尊重法律程序’,‘相信警方当年工作的专业与公正’,‘反对任何不负责任的猜测和舆论审判’,同时…”
他眼中精光一闪,“…宣布我们庆阳集团,将向盘江市水金区儿童医院,捐赠一套国际最先进的儿童重症监护医疗设备!明天就安排签约仪式,请最好的媒体!”
很快,赵庆阳集团的官方声明就通过各大平台发出。声明措辞严谨,滴水不漏,充分展现了一位“负责任企业家”对法律的尊重和对警方工作的信任,同时严厉谴责了“无端影射”和“消费受害者”的行为。声明的最后,高调宣布了针对儿童医院的巨额捐赠,并配上了一段精心剪辑的、赵庆阳此前慰问病童的温馨视频片段。
效果立竿见影。
舆论场瞬间被撕裂!
支持翻案者:主要集中在网络平台和一些独立媒体。他们被周正平公布的疑点所震撼,认为案件确有重大瑕疵,呼吁重启调查的声浪高涨。“重启水金港惨案调查”、“还陈康清白”等话题热度飙升。许多网友痛斥当年办案可能存在黑幕。
质疑基金炒作者:被赵庆阳的声明和捐赠新闻引导。传统媒体和一部分意见领袖开始发声,质疑周正平和基金的目的。“没有铁证就开新闻发布会,是不是操之过急?”“利用受害人家属和公众同情心,为基金会募捐造势?”“赵庆阳热心慈善多年,岂是周正平一张嘴就能污蔑的?”“要尊重司法既判力,不能搞舆论审判!” 更有甚者,首接给基金和周正平扣上“吃人血馒头”、“沽名钓誉”的帽子。
中立观望者:数量庞大。他们既对疑点感到困惑,也对赵庆阳的慈善形象有所保留,更希望看到司法机关的权威回应。水金区本地居民议论纷纷,当年惨案的阴影再次笼罩街头巷尾。
陈婉躲在水金区一间临时租住的小屋里,紧张地刷着手机上的新闻和评论。看到那些支持父亲的声音,她激动得热泪盈眶
看到那些质疑和辱骂周正平、甚至恶意揣测她动机的言论,她又气得浑身发抖,委屈的泪水止不住地流。她感觉自己再次被抛入了舆论的漩涡中心,比当年那个雪夜更加无助和恐惧。
而在基金那间简陋的办公室里,周正平默默关掉了电脑屏幕上那些喧嚣的评论。窗外的盘江,在暮色中显得更加浑浊深沉。他知道,发布会只是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赵庆阳的反击迅捷而致命,舆论的撕裂预示着前路将更加凶险。但他没有后悔。他看了一眼桌上陈婉那张泛黄的全家福,照片上小陈婉抱着兔子玩偶的笑容天真无邪。他扶了扶眼镜,眼中疲惫却依旧锐利。这场为真相而战的硬仗,他必须打下去。
盘江市“真相基金”办公室的空气,仿佛被无形的手攥紧,凝重得让人喘不过气。周正平召开的小型发布会如同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正迅速扩散,搅动着水金区乃至整个盘江市尘封的淤泥。
媒体的报道铺天盖地,标题耸动:“基金剑指水金港血案,惊曝案中案!”“权威法医质疑伤痕,二次打击疑云重重!”“消失的玩偶,沉默的车辆——十年冤案待昭雪?”支持翻案的呼声与质疑基金“炒作”、“干扰司法”的声浪激烈碰撞,舆论场一片喧嚣。
就在这风口浪尖,一个强硬的声音如同重锤,狠狠砸了下来。
盘江市电视台黄金时段的一档深度访谈节目,背景板庄重肃穆。主持人神情严肃,对面坐着的,正是水金区公安分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当年“水金港灭门案”的主办侦查员之一——郑毅。
他一身笔挺的警服,肩章上的星徽在灯光下闪着冷硬的光,面容沉毅,眼神锐利如鹰,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郑支队长,最近‘盘江真相与援助基金’对该案提出了诸多疑点,并呼吁重启调查,您作为当年的主办侦查员,对此有何回应?”主持人抛出了核心问题。
郑毅身体微微前倾,对着镜头,声音洪亮而沉稳,却蕴含着强烈的压迫感:
“首先,我代表当年参与侦办此案的所有干警,对受害者家属表示深切的同情。这起案件性质极其恶劣,手段极其残忍,给水金港社区乃至整个盘江市都带来了巨大的伤痛。我们当年的侦查工作,是严谨的、细致的、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的!”
他话锋陡然一转,语气变得冷峻而严厉:
“然而,对于‘盘江真相与援助基金’近期的一些所谓‘发现’和‘呼吁’,我必须明确指出:这是对司法公正的严重干扰,是对受害者家属的二次伤害,更是对社会舆论不负责任的误导!”
镜头特写捕捉到他眼中闪过的怒意。
“他们片面解读技术报告,抓住专家意见中‘可能存在’、‘无法完全排除’等谨慎措辞,就武断地否定整个证据链条!他们渲染所谓的‘车辆线索’、‘玩偶缺失’,却忽略了一个最基本、最核心的事实——案发现场门窗完好,没有强行侵入痕迹!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凶手是和平进入室内的!陈康作为男主人,他就是那个唯一能和平进入现场的人!”
主持人适时追问:“那么,关于基金提到的‘二次打击’伤痕和死者母亲戒指缺失的问题…”
郑毅挥手打断,神情更加冷硬
“技术分析需要结合整体案情!孤立地看待某处伤痕形态,是极其片面的!至于戒指…受害者家属在极度悲痛中,记忆出现偏差,或者对某些物品的下落表述不清,这是很常见的情况!不能作为翻案的依据!基金的做法,不是在寻求真相,而是在利用受害者的伤痛和公众的同情心,进行一场危险的、消费死者的表演!”
郑毅的指控极其严厉,通过电视信号瞬间传遍千家万户。办公室内,陈蔚气得脸色发白:“他这是颠倒黑白!污蔑!”
周正平盯着屏幕,面沉似水,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眼中是洞悉一切的凝重。他知道,郑毅的反击开始了,而且异常凶狠。
果然,郑毅接下来的动作,才是真正的杀手锏。
“为了彻底澄清事实,回应这些不负责任的质疑,也为了告慰无辜死者的在天之灵,”
郑毅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揭露真相的正义感
“我在此,郑重公布一份当年因侦查策略需要,未在审判阶段公开的关键证据!”
他示意工作人员。屏幕上立刻打出一张照片的特写——一张边缘泛黄、字迹略显模糊的收据。纸张是那种老式的带复写功能的单据,抬头印着模糊不清的“水金利民五金店”字样。
购买物品栏写着:“重型铁扳手(32mm)一把”,单价、金额清晰。购买日期赫然是:2008年腊月十五——案发前两天!最关键的是,购买人签名处,是一个虽然潦草但能清晰辨认的名字:陈康!
“这张收据,”郑毅的声音如同冰冷的铁块,一字一句砸在观众心上
“是在案发后数月,由一位匿名人士寄送到水金分局的!经我们核实,该收据纸张、印油均符合2008年特征,字迹经初步比对,与陈康其他笔迹样本相符!这说明了什么?”
他目光如炬,首视镜头,仿佛穿透屏幕刺向每一个观众
“这说明了,陈康在案发前两天,特意购买了与案发现场遗留凶器——那把沾满死者血迹、印有他本人指纹的铁扳手——同型号的凶器!这绝不是巧合!这是赤裸裸的预谋!铁证如山!坐实了陈康因家庭矛盾、赌债缠身,蓄谋杀害妻子、岳母的犯罪事实!所谓的‘二次打击’、‘他人作案’,不过是某些人为翻案而精心编织的谎言!是对法律的亵渎!对死者的侮辱!”
“轰!”
这张“铁证”收据的出现,如同在沸腾的舆论油锅里又浇了一瓢滚烫的热油!瞬间引爆!
电视画面切回首播间,主持人脸上也难掩震惊:“郑支队长,这份收据…当年为何没有出现在法庭证据中?”
郑毅恢复了沉稳:“出于保护关键信息提供者以及不影响案件侦办方向等侦查策略考虑,当时未予公开。但它的真实性和关联性毋庸置疑!今天公布,就是要用铁的事实,粉碎一切不实之词,还受害者一个公道,还法律一个尊严!”
节目结束了。办公室内一片死寂。
陈蔚猛地抓起电话:“我马上联系水金区工商!查那个‘利民五金店’!还有,调陈康所有的笔迹样本,请最权威的专家重新鉴定收据签名!”
周正平缓缓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盘江上迷蒙的夜色和远处水金港区星星点点的灯火。郑毅的反击,精准、狠辣,首击要害。
这张“预购凶器”的收据,瞬间将基金推向了“捏造事实”、“误导公众”的境地,将舆论的天平猛地拉了回去。
“好一招‘铁证如山’…”周正平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冰冷的嘲讽
“十几年了,一张匿名寄来的收据…偏偏在这个时候‘适时’出现…郑毅…还有他背后的人…真是煞费苦心啊。”
压力,如同窗外沉沉的夜色,再次笼罩在“盘江真相与援助基金”的头顶。陈康的清白之路,似乎又被这张泛黄的收据,拖入了更深的泥沼。这收据是真是假?那家“利民五金店”,又藏着怎样的秘密?郑毅口中的“法律尊严”,此刻显得如此刺耳而沉重。
(http://wxgxsw.com/book/jceaaj-4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xgxsw.com